足疗正规手法教程

时间:2025-04-28 16:11:33
足疗正规手法教程

足疗正规手法教程

足疗正规手法教程。做足疗按摩对我们的身体有着非常多的好处,足疗按摩的正规手法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详细了解足疗正规手法教程的相关内容。

  足疗正规手法教程1

一、含苞未放:把脚擦干,之后涂抹润肤油。

二、金鱼摆尾:双手横向拍打双脚外侧,起到放松小腿肌肉的作用。

三、隔墙有耳:双手握住一只脚,向内稍用力挤压。

四、仙鹤展翅:双手在脚背处上下搓热整个脚部,起到循环血液的作用。

五、细水长流:点住脚心轻压,有助于身体排泄废物。

六、蜻蜓点水:轻刮大脚趾,能够改善头痛头晕,有助睡眠。

七、火烧连营:中指、食指关节按压脚底穴位,能够缓解胸闷症状。

八、仙人指路:食指轻刮脚趾,达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九、重于泰山: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十、排山倒海:双手交错按压脚背与脚心。

十一、足部按摩: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十二、大功告成:双手轻捏脚背穴位,能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足部的基本结构及名称

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图1——1)。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

(一)足部的骨骼

1、跗骨 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_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知儿网

(1)跟骨 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

(2)距骨 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

(3)楔骨 有3块。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 第五跖骨之间。

(4)骰骨 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

(5)舟骨 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骨粗隆或结节。

2、跖骨

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

(位于足外侧中部)。

3、趾骨 共14块。包括:

(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

(2)第二至第五趾 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每块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

(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

1、足内侧 可触及内踝、舟骨粗隆(约内踝前方2、5 cm处)、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头(图1——2)。

2、足外侧 可触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头(图1——3)。

3、足底部 可触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结节、第一至第五跖骨小头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

4、足背部 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

5、足弓 由跗骨和跖骨被韧带、肌肉、筋膜牵拉形成一个凸向背面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人站立时,足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图1——4)。

(三)足部的关节

小腿的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足部最大的关节——踝关节,也是足部最后面的关节。跗骨之间、跗骨与跖骨之间都形成关节。跖骨与趾骨之间形成跖趾关节,趾骨与趾骨之间又形成趾间关节。第二至第五趾,可称为近节趾间关节与远节趾间关节。无论关节大小、活动幅度及方向如何,其基本结构均应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及关节腔 3部分,均有韧带加强其稳定性。

(四)足的各局部名称

足部是人体最下部的运动器官,针对足部反射区的定位及按摩方向的要求,须明确足部各局部的名称和方位。

根据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规定:足趾为前方,足跟为后方;足拇趾一侧为内恻,小趾一侧为外恻;足底面为下,足背面为上,足底面又称足的掌跖面;足背的后面与小腿相连接,足和小腿之间构成踝关节。

足的拇趾和其他足趾都有内侧、外侧、背面、底面、趾端、趾根等。足趾的背面有趾四,其底面又称趾腹或趾端掌跖面。足的底面由前向后,分为掌跖前部、足心、足跟3部分。

足部按摩注意事项

1、按摩室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宾客受风着凉。夏天按摩时不可用风扇吹宾客双足。

2、按摩前,保健按摩师与宾客要洗净手、足,剪短指(趾)甲,以防损伤皮肤及交叉感染。并备好按摩巾、按摩膏等所需用品。

3、按摩开始时,心须先探查心脏反射区,并按轻、中、重3种手法力度进行。在了解心脏是否正常的情况下,再决定按摩力度及施术方案,以免发生意外。

4、饭前0、5h及饭后1h内不宜做足部按摩。饥饿易引起低血糖、虚脱;进食后进行足部按摩会进一步刺激胃肠蠕动,加重胃肠负荷,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5、足部有外伤或感染时,可按摩对侧足部的相应部位或同侧手部对应区域。若因手法不当引起局部红肿、瘀血,可涂一些红花油或樟脑酊等,待局部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按摩。

6、按摩时尽量避开骨骼突起处,以防止损伤骨膜。对敏感区应避免重度刺激,对儿童及多数女性,宜用轻手法刺激。

7、按摩后 0、5 h内,嘱宾客饮用 300~500mL温开水,以促进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体外。儿童、老人、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减少饮水量,以 150~200mL为宜。

8、按摩的时间,以宾 ……此处隐藏882个字……项反射区由外向内推压5~7次。

13、用单食指叩拳在眼、耳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或由趾端向趾根方向推压5—7次。

14、用单食指叩拳在斜方肌反射区由内向外压刮5—7次。

15、用单食指叩拳在肺反射区由外向内压刮5~7次。

16、用拇指桡侧在甲状腺反射区由后向前推按5~7次。

17、用单食指叩拳在食道反射区由前向后推压5~7次。

18、用单食指叩拳在肾脏、胰脏、十二指肠反射区定点按压或由前向后推按5~7次。 实际施术中,胃、胰脏、十二指肠反射区可为一组反射区一次操作完成。

19、用单食指叩拳或拇指指腹在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压刮5—7次。

20、用单食指叩拳在肛门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

实际施术中,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肛门反射区可作为一组反射区一次操作完成。

21、用双食指叩拳在小肠反射区定点按压并由前向后刮压5—7次。

22、用单食指叩拳在生殖腺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

23、用单食指桡侧在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由后上向前下方刮推或用单拇指指腹推压5—7次。

24、用拇指指腹或拇指指端在胸椎、腰椎、骶椎反射区由前向后推压5~7次。

实际施术中,胸椎、腰椎、骶椎反射区可作为一组反射区一次操作完成。

25、用双食指桡侧在横膈反射区由反射区中点向两侧同时刮推5—7次。

26、用单食指叩拳在上身淋巴腺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

27、用双食指桡侧在生殖腺(输卵管)反射区由反射区中点向两侧同时刮推5~7次。

28、用单食指叩拳在下身淋巴腺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 实际施术中,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反射区可作为一组反射区双手同时操作完成。

29、用食指桡侧在尾骨(外侧)反射区由上而下再向前的刮、点、推压,5一7次。

30、用单食指叩拳在膝关节反射区定点按压并环绕反射区半月形周边压刮5—7次。

31、用单食指叩拳或双食指叩拳在肘关节反射区第五跖骨基底部从前、后各向中部按压5-7次。

32、用单食指叩拳在肩关节反射区分侧、背、底3个部位由前向后各压刮5—7次或双指钳夹肩关节反射区的背部和底部5~7次。

33、用拇指指端在躯体淋巴腺反射区背面点状反射区定点按压和用单食指叩拳在底面点大反射区定点按压各5~7次。

34、用双拇指指端或双食指指端在扁桃腺反射区同时定点向中点挤按5—7次。

35、用拇指指端或食指指端在喉和气管反射区定点按压或按揉5—7次。

36、用双拇指指腹在胸部反射区由前向后推按,双拇指平推1次,单拇指补推1次,各做5—7次。

37、用单食指桡侧在内耳迷路反射区由后向前刮压5~7次。

38、用拇指指腹在坐骨神经反射区(内、外侧)由下向上推按5—7次。

39、重复肾脏、输尿管、膀胱3个反射区手法操作3—5次。

(二)右足顺序

右足与左足有相同的反射区,也有不同的反射区。相同反射区的按摩方法同左足,不同反射区的按摩方法如下:

1、用单食指叩拳在肝脏反射区由后向前压刮5~7次。

2、用单食指叩拳在胆囊反射区定点深压5~7次。

3、用单食指叩拳在盲肠及阑尾、回盲瓣反射区定点按压5—7次。

4、用单食指叩拳或拇指指腹在升结肠反射区由后向前推按5~7次。

  足疗正规手法教程2

足疗保健常识你了解吗

一、按摩的顺序

全足按摩,应先从左脚开始,按摩3遍肾、输尿管、膀胱三个反射区,再按脚底、脚内侧、脚外侧、脚背。在按摩时,关键点是要找准敏感点,这样不需要用多大力量,被按摩处就会感到酸痛感觉,才会有疗效。

二、按摩的力度

按摩力度的大小是取得疗效的重要因素,力度过小则无效果。反之则无法忍受,所以要适度、均匀。所谓适度,是指以按摩处有酸痛感,即“得气”为原则。而所谓均匀,是指按摩力量要渐渐渗入,缓缓抬起,并有一定的节奏,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

三、按摩时间

在进行按摩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病种、症情及其体质,掌握好按摩时间,一般对单一反射区的按摩时间为3~5分钟,但对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必须按摩到5分钟,以加强泌尿功能,从而把体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总体按摩时间应控制在30~45分钟。

人体要穴大都定位于黄金点,其神经结构和肥大细胞相对集中,是人体控制系统中生理或病理信息在体表的输出端及体表感应外界信息较易传导部位。据研究,在经络的传感过程中,肥大细胞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与中药微量物质相碰撞,能提高皮肤表层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微量生物活性物质(中药)在人体要穴中,受体内渗透负压作用下,极为微量的物质可产生明显的生理讯号放大,从而加强药物的攻击力。其渗透速率与药物浓度、溶剂成分、芳香度以及皮肤干湿度、血液流速关。

1、洗脚时,水温以40至50℃为宜,水量以淹没脚的踝部为好,双脚浸泡5至10分钟。这是因为:一方面,水温太高,双脚的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人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2、正在发育期的小孩尤应注意,如果常用过热的水泡脚,会使足底韧带因受热而变形、松弛,不利于足弓发育,日久容易诱发扁平足。糖尿病患者对水温的高低也应特别留意,因为这类患者容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使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知不到,就容易被烫伤。

  足疗正规手法教程3

足疗到底治疗失眠吗

人的足底的穴位映射人体大脑部位,也就是说失眠可以通过摁压相应的穴位来治疗和改善失眠的状况。体足部有许多重要穴位,位于足底凹陷处的涌泉穴,关系人体的生命盛衰,因此又叫“长命穴”,按摩该穴,有益精补肾,防止早衰的特殊功效。常搓脚心是许多人的长寿秘诀。

映射失眠的穴位在足底有三个点:

第一失眠点:如果把人脚跟看成圆,这个圆最靠近前面5个脚趾的那一 点就是失眠点。睡觉前洗完脚,用手指用力摁压这个部位1分钟左右。

第二失眠点:整个大脚拇趾的足底部分,用手指摁压1分钟即可。

第三失眠点:人在站立情况下,5个脚趾的最前端。用手指依次从大脚拇趾的相应部位摁压到小脚拇趾,再从小脚拇趾摁压回来,这样反复做10 次。

足疗确实是一款不错的按摩方式,我们的脚掌当中有很多的穴位,无论是涌泉穴,还是各种穴位都控制着我们的膀胱三角区和身体的各个器官按摩脚一分钟,大约就可以缓解我们身体的一天疲劳压力,足疗治疗失眠吗,效果确实很好。

《足疗正规手法教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